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知音难觅
Original
赛人
虹膜
2020-02-16
文
赛人
按照母系的算法,我是武汉人。相比父系传统在户口本里定义的正式籍贯,武汉和我有更加如影随形的水土之亲。
母亲和她的姐妹们,在武汉周边的小城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常说我生活在母系氏族的环境里,我的姨妈都比我的姨夫们要强势,要更有担当,我的母亲也一样。
我的外婆是个完全的大家长,她的儿孙对她都有层次不同的俯首。看到她,总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的慈祥,一样的精明,一样的爱热闹,一样的爱享受众星捧月所带来的簇拥感。她是地地道道的武昌人。
《红楼梦》(1987)
我对武汉人的印象,首先来自对于武汉女人的印象。她们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她们好像很早就经过社会化的训练,极善于料理生活。
像我的母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仍能让我能吃到蛙类和蟹类。她还精于缝纫,让我看上去与我的那些同学相比,衣服总会多上几件。但她们的刚硬和娇气,常常是扭结在一起。
她爱你,是一定要让你切实地感受得到,要命的是,你还必须及时地作出等量回应。若没有,狂风暴雨就会席卷你的身心。这样一来,她们周围的男人,也就随之明白温柔二字在他们生命当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万箭穿心》(2012)
我生长在黄石,从我母亲算起,武汉人我是见得多了,但武汉这地方,我去的次数再多,却始终逛不熟。
小时候,有好几年的寒暑假,我都是在汉口渡过。由我的表舅和漂亮的表舅妈来照顾我的起居和出行。武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武汉三镇是各有各的大,加起来就更大。再一个是嘈杂,早点前是人声鼎沸,临街小铺的老板和老板娘,嗓子极好。他们用他们的粗门大嗓去安抚那些不耐烦的顾客,真性急的话,他们会用更霹雳的姿态去训斥他们。
《万箭穿心》(2012)
坐上公交车,小姐妹们边叽叽喳喳,边迅速地抢占座位。有老人上了,她们中的一位脸上会写着不情愿,但毕竟还是起了身。售票员灵活地在人群中穿行,极周道又不乏蛮横地安排那些行李过多的,或怀抱婴儿的乘客。
稍有磕碰,就会引发一场嘴仗。说的人杏眼圆睁,听的人柳眉倒竖。更多的听众则前仰后合,实际是为她们言词间的生猛、脆爆而喝彩。
池莉的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就描写过这类再日常不过的情景,一个爽朗的女售票员在教训了几个抠门的外地游客时,因爆了粗口,而万分得意。
捡到这笑话的女司机,险些要把这乐子捂热了捂馊了。她就这么如鲠在喉地耗了大半天,直到遇到她的姐妹淘,才兴奋无比地去一吐为快。
池莉应是武汉知名度最大的作家,就像王安忆之于上海、叶广苓之于北京、迟子建之于东北。
池莉
池莉的叙事都关乎这汉江流域之地的民生民情,以及由此带来了如人饮水般的冷暖自知。但她的笔端很少暴露这个码头文化所流淌出的粗豪之气。她也会有武汉人所特有的快人快语,但再怎么口不择言,仍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现。
池莉笔下的武汉人,多少是有些文气的,与我们惯常见识到的以现实为借口又将现实当武器而大杀四方的武汉人相比,他们再怎么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会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出口,口服心不服。
池莉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还算比较多,只是在我看来,她最好的作品还没有通过视听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的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是根据《你以为你是谁》改编的《家事》。导演是第五代里最年轻的刘苗苗,主演是申军谊,女一号是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没多久的蒋雯丽。
《家事》(1996)
一个男人为家业所累,再大的事业跟琐碎的家事若一块烹炒,让人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蒋雯丽的出现,像是这个疲惫男人的身外身,梦中梦。可这个看上去知性温婉的女人,也包藏着她似乎不得已的祸心。在她清心寡欲的背后,又有另一番不便启齿的欲望在游荡。
《家事》(1996)
池莉的另一部声名更大的小说《生活秀》先后被改成电影和电视剧。精明干练的来双杨和《家事》里的陆武桥一样,兼具魄力与魅力。蒋雯丽则换作了色厉内荏的陶泽如,同样要将一个人,仅存的一点念想摔个粉碎。那星星点点的生活之光也随之一一泯灭。
《生活秀》(2002)
池莉有部小说叫《不谈爱情》(曾拍过两版电视剧),她要说的是爱情靠不住,那么其他的感情也跟着不堪一击起来。池莉表面上是在写精神生活的完败,但内里却隐藏着一定的优越感。
《不谈爱情》(2007)
广泛的武汉人实际没有那么多精致,他们有时会得理不饶人,但他们在口服与心服之间,更注重前者。他们好面子,也更讲究只要面子过得去就行。他们是活生生,甚至是血淋淋的现实主义者,但对需殚精竭虑方可步步为营的现实主义计算,他们有时又疏懒了,觉得没那个必要。他们特别能吃苦,但吃到小富即安的程度,他们的欲望就不再沸腾。
一句话,他们看上去很凶,到底还是无害的,根子里还是友善的。
《生活秀》的来双杨就有这个特点,电视剧版是于慧演的,电影版则是陶红。这让她获得当年的金鸡影后,也几乎成为了她惟一的代表作。但《生活秀》的电影版是在重庆取景,这让我这个武汉人颇感遗撼。
《生活秀》(2002)
武汉的另一位女作家方方,她的作品也常遭遇同样的命运。如《蓝色爱情》《埋伏》和《睡不着》,都将故事发生地移至青岛这类的海滨城市,仿佛大海比长江更能容纳那些凶险而奇崛的人间传奇。
《蓝色爱情》(2000)
私心里,方方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女作家,另一位是沈虹光。沈虹光主要成就是写话剧,也写过一些非常不错的电视单元剧。
单说方方,她的小说常处于流变之中,有极具现代派的意识流叙述,也有纯现实主义的风情描画。有时语言极其干脆利落,有时又缠绵繁复。
假如说池莉是用一颗温热的心与人群相拥,那么方方则惯于在云端之上看厮杀。从前面所列举的三部电影里,不难发现,方方对于悬疑本身所抱有的浓厚兴趣,她动不动就会去张望人性的黑洞,相信我们终将会被命运的玩笑所裹挟。她的《埋伏》借一起灭门惨案,却带出「等待戈多」的国际化寓言在中国本土的落地生根。
《埋伏》(1997)
方方有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即《桃花灿烂》和《万箭穿心》,是在武汉取景。但傅华阳执导,郭晓东、陈思诚、周韵主演的《桃花灿烂》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武汉的风物人情,不太节制的抒情腔也像极了琼瑶所偏好的那一口,而少了方方作品中最令人击节的冷峻之美。就制作本身而言,还不如方刚亮执导的电视剧版《桃花灿烂》。
《桃花灿烂》(2005)
目前来看,方方最成功的电影改编作品肯定是《万箭穿心》,虽然颜丙燕和焦刚的武汉话,在我听来,不那么地道,但王竞这位专注于现实主义书写的导演,在这么优质的文本面前,总算好风凭借力,也完成了他导演生涯中的目前最佳,也是所有的武汉影像叙事中最醇厚也最具穿透力的一部。
《万箭穿心》(2012)
「不信邪」是武汉方言中的重要词汇,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不认命」。任你「万箭穿心」,我自傲然生长。惟有这部影片才真正彰显出,才真正流淌出一桥飞架南北,经由汉水、长江水所灌溉出的武汉人的强硬之风。
「不信邪」的背后是不服输,不服输好的时候,是只顾低头赶路,而不顾两岸风光,坚信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胜利。片中的李宝莉不给丈夫面子,也不给婆婆面子,最后连儿子的面子也不要了。
《万箭穿心》(2012)
更意味深长的是,这个自尊心极强的女人,是连自己的面子也不要的。说挑起扁担就用柔软的身躯去负重前行。而不服输不好的时候,是自负且骨子里不乏虚荣的武汉人,很少作自我检讨,他们总能很快地发现别人的不足不堪,同时又能找到自己的无奈无力,从而快速地进入心理舒适区,好去应对生活更无情的锤打。
《万箭穿心》(2012)
长江水是浑浊的,它所孕育的一方水土也跟着浑茫起来,让我们无法去叹去赞,也无从爱恨地看着他们忽尔浪花四溅,忽尔惊涛拍岸,然后又自顾自地奔流到海不复回。
《万箭穿心》(2012)
这个妻子告发丈夫准嫖娼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在大洋彼岸,被一个叫伍迪·艾伦的小老头也讲过,那便是《蓝色茉莉》。伍迪·艾伦多少是在嘲讽某类女性的不自知所带来的精神困境。
《蓝色茉莉》(2013)
而我们的《万箭穿心》则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人类的不自知在更湍急的生命之河面前,是一种更激越的生命体征,是一种更不惧荡涤的飞流直下。
《万箭穿心》(2012)
其实关于武汉的电影,是有一些,大多质素不高。有一些权且是人生苦旅的一所驿站,如建国初期的《革命家庭》,还有《人在囧途》。
稍有近代史常识的,都知道是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所以我们在《辛亥革命》《建党伟业》里都能看到这首义之地。再后来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因武汉地理位置的显著和显要,也成为各方势力集聚和中转之地。
《辛亥革命》(2011)
在《南昌起义》等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武汉有时会成为避风港的所在。吴永刚执导的《楚天风云》讲述的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故事,这部一板一眼的电影被称为第二代导演真正意义上的掩卷之作。
《楚天风云》(1981)
我不知道研究历史的人会不会把武汉看作与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一样,对中国革命能有着持续的推波助澜。这个夏天热到满街皆是肉色,冬天要到户外去取暖的,人声极易鼎沸的城市。在我的印象里,与火热的中国历史相比,它好像总少了一些温度,而多了些容易遗忘的寂静。
这是武汉历史的或轻或重的书写,关于当下的武汉。娄烨有过两次叙述,除了知名不具的那部以外,另一次是《浮城谜事》。
《浮城谜事》(2012)
在武汉有过生活经历的王小帅,其执导的《扁担·姑娘》有着外乡人客居武汉时的不安不适,反而有了一些真切。而《浮城谜事》更多的是事件的堆砌,环境并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浮城谜事》(2012)
另一些在武汉取景的影片,连拿武汉当明信片的目的都没有,作为地域的武汉,在那些影片里都没有不可或缺的存在感。如《女大学生宿舍》《江城夏日》《全城通缉》《最好的我们》等。在这些电影里,武汉实际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不是武汉,而是那些人那些事。
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倒是尽最大力气去接这座江城的所有力气,它在很多时候,与我所见所闻并无二致。
《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
我欣喜于见到那些粗暴的杀戮,那些荒蛮的生长,那些说变就变的红尘男女,我更乐见于刁亦男将武汉打造成一个泛着血腥味的世外桃源。这个人人爱讲现实的大城市,就如这部影片所描述的那样,总有一股乡野之气,一触到油腥,就要火烧火燎起来。
这些停留在口头上的现实主义者,真到了用身体去体认现实的时候,就换了一副模样,就撕下了精神上的伪装,而格外浪漫了。
只是在我看来,它还不够粗放,还是有些文人的自怜在扰乱着身体意志,而不能更大踏步的前行。这部有陪泳女加入的影片,却偏偏少了武汉最通行的口语「婊子养的」。
《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
这部电影太需要这样的汉腔了,武汉人说这句口头禅,是兴奋,是愤怒,是跟即有价值观开玩笑,也是在冷不防地拆道德的台。武汉的母亲跟自己的孩子动气,也会脱口而出:「婊子养的」。这其中,有着隐隐的,因精神SM所带来的别样快感。《南方车站的聚会》之于武汉而言,少的就是这份精气神。
《南方车站的聚会》(2019)
像我这样与武汉有着极深渊源的人,自然认为武汉是个值得影像去大书特书的城市。但外省人实在很难去切肤切齿地感受到武汉的好与不好。
武汉是个有历史的城市,它最有名的古迹,一个是黄鹤楼,崔颢的《黄鹤楼》已成千古绝唱,但汉阳、鹦鹉洲这样的地名还在沿用。另一个是古琴台,是因子期和伯牙而闻名,说的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这仿佛也在预示着热闹而偏安,世俗而不俗,既豪气又小气,既虚荣又豁达的武汉,同样知音难觅。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
hongmomgs
这个春节,我们只有《囧妈》
今年的奥斯卡电影里,它最沉重
他是王家卫电影里和王家卫一样重要的男人,不是梁朝伟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